1.中石油股价和国际油价的关系是什么

2.外汇和原油投资的区别

3.石油市场与石油金融的目录

4.石油股票和油价有关系吗

5.实证研究结果讨论

中石油股价和国际油价的关系是什么

国际石油价格的含义_国际石油价格上涨的原因

中国石油大部分是从国外进口的,因此中石油股价会受国际油价的影响,一般来说它们呈正相关的关系,即国际油价上涨,中石油进口成本增加,从而导致其股股价上涨,国际油价下跌,中石油进口成本减少,从而导致其股股价下跌。

但是,也会受一些特殊的情况,导致中石油股价走出独立的行情,比如,国际油价下跌,但是国内出台一些汽车优惠政策,促使汽车需求量增加,从而带动国内石油需求量增加,刺激股价上涨,或者,国际油价上涨,但是国内石油开采量增加,减少对国外的原油进口,从而可能会导致中国油价上涨幅度不是很大,甚至有可能会出现下跌的可能性,中石油股价也跟着出现下跌的可能性。

股价是指股票的交易价格,与股票的价值是相对的概念。股票价格的真实含义是企业资产的价值。而股价的价值就等于每股收益乘以市盈率。

就股市而言,概括地讲,影响股价变动的因素可分为:个别因素和一般因素。个别因素主要包括:上市公司的经营状况、其所处行业地位、收益、资产价值、收益变动、分红变化、增资、减资、新产品新技术的开发、供求关系、股东构成变化、主力机构(如基金公司、券商参股、QFⅡ等等)持股比例、未来三年业绩预测、市盈率、合并与收购等等。一般因素分:市场外因素和市场内因素。市场外因素主要包括:政治、社会形势;社会大事件;突发性大事件;宏观经济景气动向以及国际的经济景气动向;金融、财政政策;汇率、物价以及预期“消息”甚或是无中生有的“消息”等等。市场内因素主要包括:市场供求关系;机构法人、个人投资者的动向;券商、外国投资者的动向;证券行政权的行使;股价政策;税金等等。

就影响股价变动的个别因素而言,通过该上市公司的季报、半年报和年报大抵可以判断是否值得投资该股以及获利预期。对于缺乏一般财务知识的投资者来说,有几个数据有必要了解,它们是:该上市公司的总股本和流通股本、前三年的收益率和未来三年的预测、历年的分红和增资扩股情况、大股东情况等等。这些是选股时应该考虑的要素。

就影响股价变动的一般因素而言,除对个股股价变动有影响,主要可以用作对市场方向的判断,而且市场对场外的一般因素的反应更为积极和敏感,这是因为场外的任何因素要么利好市场,要么利空市场,这就意味着股价的涨跌除上市公司本身因素外,空头市场还是多头市场的判断来自于影响整个市场的诸多因素。

外汇和原油投资的区别

外汇与原油交易区别:

外汇保证金交易资金是要由银行或者经纪商将资金汇往国外,风险大;原油投资是由国家认可就行,并且资金是由国内第三方银行托管,资金是相对安全。

外汇每天的价格波动小,原油价格波动大;外汇种类多不利于分析,原油品种单一。

外汇的交易商大多在国外,以美国居多;原油的交易商大多在打大陆、香港。原油价格的变动,绝大部分原因是受到现原油本身供求的影响。

外汇是货币行政当局(中央银行、货币管理机构、外汇平准基金及财政部)以银行存款、财政部库券、长短期政府证券等形式保有的在国际收支逆差时可以使用的债权。包括外国货币、外币存款、外币有价证券(政府公债、国库券、公司债券、股票等)、外币支付凭证(票据、银行存款凭证、邮政储蓄凭证等)。

原油投资就是石油投资,是国际上重要的投资项目。国内个人参与原油投资主要通过与石油交易所的机构会员合作进行投资。国际上主要有四种投资方式:现货投资、期货投资、期货指数化投资以及能源股类投资;国内目前主要支持现货投资。

石油市场与石油金融的目录

石油经济及其基本特性

1.1 石油消费的收入弹性

1.1.1 石油消费弹性系数

1.1.2 单位GDP石油消费

1.1.3 人均GDP和人均石油消费

1.1.4 石油消费与产业结构变化

1.2 石油消费的价格弹性

1.2.1 石油消费的长期价格弹性

1.2.2 石油消费的短期价格弹性

1.3 石油生产的价格弹性

1.3.1 油田生产的自然规律

1.3.2 油田生产及原油加工的基本经济特性

1.3.3 石油生产的长期价格弹性

1.3.4 石油生产的短期价格弹性

石油市场及其金融属性

2.1 国际石油价格体系的历史及现状

2.1.1 国际石油价格体系的演变历史

2.1.2 国际石油价格体系的现状

2.2 国际石油衍生品市场现状

2.2.1 石油衍生品市场的时空布局与竞争格局

2.2.2 石油衍生品市场的产品结构

2.2.3 石油衍生品市场的交易规模

2.3 石油衍生品市场对石油基础市场的影响

2.3.1 石油衍生品市场的参与者结构及其投资策略

2.3.2 基金等机构投资者的资金实力

2.3.3 基金等机构投资者进入商品市场的原因

2.3.4 基金等机构投资者对石油期货价格的影响力

2.3.5 原油现货价格与期货价格的趋同性及其影响

2.4 场外石油衍生品市场结构化产品实例

世界石油市场博弈新动态

3.1 世界石油市场供需的基本格局

3.2 0PEC国家对石油市场的控制力下降

3.2.1 0PEC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过度依赖石油出口

3.2.2 投资不足导致0PEC国家剩余产能短缺

3.2.3 0PEC内部体制受到新的挑战

3.2.4 来自非OPEC国家的挑战

3.3 主要消费国对石油市场的影响力大为增强

3.3.1 主要消费国经济发展对石油的依赖程度降低

3.3.2 西方发达国家从石油消费中征收了大量的税收收入

3.3.3 西方发达国家建立了完善的库存调节机制

3.3.4 跨国石油公司的发展提高了发达国家抵御价格风险的能力

3.4 世界石油市场博弈新动态

3.4.1 石油价格跃升到一个新的水平

3.4.2 石油勘探和开采成本大幅上升

3.4.3 库存变化对油价的预测作用减弱

3.4.4 资源民族主义有所抬头

3.4.5 石油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作用凸显

3.4.6 世界石油市场格局调整在即,中国面临难得机遇

3.4.7 石油市场结构性矛盾突出,炼制能力制约石油供应

4 我国石油市场体系现状

4.1 我国石油市场体系与价格体系现状

4.1.1 我国石油供需的基本格局

4.1.2 我国油气勘探生产基本格局

4.1.3 我国石油进出口格局

4.1.4 我国石油流通的基本格局

4.1.5 我国原油、成品油价格体系

4.1.6 我国石油税收体系

4.1.7 社会石油经营企业与隐性石油市场

4.2 现行石油流通体制和价格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

4.2.1 流通体制存在的问题

4.2.2 价格体系存在的问题

4.3 我国石油流通体制和价格体系改革建议

4.3.1 制定非歧视性的市场准入条件,促进市场主体的多元化

4.3.2 逐步放开石油进口经营权,促进供应来源多样化

4.3.3 完善配套改革机制,逐步推进石油价格市场化改革

我国燃料油现货市场与期货市场现状

5.1 世界燃料油市场现状

5.2 我国燃料油现货市场现状

5.2.1 燃料油市场的政策和体制现状

5.2.2 燃料油市场生产与进出口情况

5.2.3 燃料油市场消费与需求情况

5.2.4 燃料油进口计价及成本计算

5.3 上海燃料油期货市场现状与发展

5.3.1 上海燃料油期货市场在全球石油市场格局中的地位

5.3.2 上海燃料油期货市场上市以来的运行情况

5.3.3 上海燃料油期货市场的经济功能

5.3.4 我国石油期货市场的发展与展望

期货市场与我国石油战略安全

6.1 石油安全的含义

6.2 石油安全的新动态

6.3 战略石油储备与国家石油安全

6.4 期货市场与国家石油安全

6.4.1 利用期货市场形成符合我国利益的石油市场交易规则

6.4.2 利用期货市场形成反映中国市场供需关系的价格信号

6.4.3 利用期货市场推动商业石油储运体系建设

6.4.4 利用期货市场改善宏观调控的效果

6.4.5 利用期货市场提高企业应对价格风险的能力

6.4.6 利用期货市场发展我国的石油金融体系

6.5 石油期货市场服务国家战略石油储备的建议

6.5.1 石油期货市场如何服务于国家战略石油储备

6.5.2 战略储备库商用及利用期货市场的实例

6.5.3 战略储备油库利用期货市场的初步建议

6.6 构建多层次、全方位的石油安全战略体系

期货市场与石油企业风险管理

7.1 西方跨国石油公司使用衍生工具的现状

7.2 我国石油企业参与石油衍生品市场的现状

7.3 我国石油企业参与石油衍生品市场存在的问题

7.3.1 尚未建立起完善的石油期货市场体系,参与国外市场风险巨大

7.3.2 企业参与石油期货市场受到传统观念的束缚

7.3.3 企业参与期货市场受到现有财会制度和绩效评估制度的束缚

7.3.4 企业参与石油期货市场的风险控制机制还有待完善

7.4 我国政府和企业的现实选择

我国建设现代石油市场体系的基本思路

8.1 我国建设现代石油市场体系的目标模式

8.1.1 统一、开放、竞争、有序、规范的现代石油市场体系

8.1.2 包括现货远期交易、期货交易的多层次的市场体系

8.1.3 多样化供应来源,多元化市场主体

8.2 我国建设现代石油市场体系的基本市场条件

8.3 我国建设现代石油市场体系的战略部署

8.4 客观认识石油期货市场的功能

8.4.1 期货市场是现货市场结构完善的必然产物

8.4.2 期货市场的基本功能在于发现反映市场供需的真实价格

8.4.3 适度投机是市场流动性和市场效率的必要条件

8.5 我国石油期货市场建设的基本思路

8.5.1 发展石油期货市场的一般市场条件

8.5.2 我国发展石油期货市场的有利条件

8.5.3 我国发展成品油期货市场的基本思路

8.5.4 我国发展原油期货市场的基本思路

附录

附录一 世界石油生产、消费及价格

附录二 世界不同品种原油产量变化

附录三 全球能源期货期权交易数据

附录四 中国能源生产、消费、进出口数据

附录五 原油及油品度量单位换算表(近似值)

参考文献

后记

……

石油新闻

据国家税务总局近日下发的公告,从2013年1月1日,纳税人以原油或其他原料生产加工的在常温常压条件下呈液态状(沥青除外)的产品,按规定征收消费税。以石脑油1元/升或是燃料油0.8元/升的税率进行征收。业内人士分析,受此新政影响最大的应属民营加油站了,因为民营加油站大多使用调和油,主要是因为调和油的批发价远低于中石油和中石化两大石油公司的油品价格(大约能相差500元-1500元/吨)。而因征收消费税使调和油增加的成本无疑将被转嫁至民营加油站。民营加油站面临更大的生存压力,只有将增加的税费再转嫁给广大的消费者,油价或将再次上涨。

石油股票和油价有关系吗

有关系。油价与石油股票成正相关,即油价上涨,石油股票也会上涨,油价下跌,石油股票也会跟着下跌,因此,油价下调在一定程度上推动石油股票下跌。

扩展资料:

股价是指股票的交易价格,与股票的价值是相对的概念。股票价格的真实含义是企业资产的价值。而股价的价值就等于每股收益乘以市盈率。

在当代国际贸易迅速发展的潮流中,汇率对一国经济的影响越来越大。任何一国的经济都在不同的程度上受汇率变动的影响,而且,汇率变动对一国经济的影响程度取决于该国的对外开放度程度,随着各国开放度的不断提高,股市受汇率的影响也日益扩大。但最直接的是对进出口贸易的影响,本国货币升值受益的多半是进口业,亦即依赖海外供给原料的企业;相反的,出口业由于竞争力降低,而导致亏损。可是当本国货币贬值时,情形恰恰相反。但不论是升值或是贬值,对公司业绩以及经济局势的影响,都各有利弊,所以,不能单凭汇率的升降而买入或卖出股票,这样做就会过于简单化。

汇率变动对股价的影响,最直接的是那些从事进出口贸易的公司的股票。它通过对公司营业及利润的影响,进而反映在股价上,其主要表现是:

若公司的产品相当部分销售海外市场,当汇率提高时,则产品在海外市场的竞争力受到削弱,公司盈利情况下降,股票价格下跌。

若公司的某些原料依赖进口,产品主要在国内销售,那么汇率提高,使公司进口原料成本降低,盈利上升,从而使公司的股价趋于上涨。

如果预测到某国汇率将要上涨,那么货币资金就会向上升转移,而其中部分资金将进入股市,股票行情也可能因此而上涨。

因此,投资者可根据汇率变动对股价的上述一般影响,并参考其它因素的变化进行正确的投资选择。

实证研究结果讨论

4.5.3.1 基本统计分析

令POt,PEt分别表示第t日WTI国际原油价格和欧元对美元汇率价格,其统计特征如表4.23所示。不难发现,首先,两个价格(汇率也可以看做一种相对价格)序列都是非正态分布的;其次,两个价格序列都存在显著的自相关性和异方差性,因此存在显著的波动集聚性。还有,ADF检验结果表明,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两个价格序列都是非平稳序列,但都是一阶单整序列。从两者的标准差也可以发现,总体而言油价波动的风险比汇率波动风险要大。

表4.23 国际油价和美元汇率序列的基本统计特征

4.5.3.2 均值溢出效应检验

(1)协整性分析

为了利用长期弹性的概念,我们先对两个价格序列取自然对数,得到两个新的变量1n_PO和1n_PE。由于国际油价和美元汇率序列取自然对数后仍然均是一阶单整序列

检验结果表明,取自然对数以后,两个价格序列仍然是一阶单整的,符合应用协整理论的基本要求。具体统计检验结果可向作者索要。

,根据协整理论,建立回归方程如下:

国外油气与矿产资源利用风险评价与决策支持技术

式中:括号内为相应变量的t统计量值;**表示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显著。采用ADF方法检验回归方程残差项εt的平稳性,结果发现,残差序列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是显著平稳的。因此,我们认为国际油价和美元汇率之间存在长期均衡的协整关系。而从协整回归系数看到,两者之间存在的均衡关系是正向的。并且,国际油价关于欧元对美元汇率的长期弹性系数为1.26,即美元汇率变动1%,国际油价长期来看平均变动1.2607%。可见,两个市场之间的长期互动关系非常显著,因此在分析和预测国际油价长期走势时,美元汇率的变化必须考虑。

(2)跨期互相关检验

尽管国际油价和美元汇率都不是平稳序列,但它们之间存在协整关系,因此符合建立VaR模型的先决条件。而为了确认是否需要采用VaR模型建模,我们先检验国际油价序列和美元汇率序列的跨期互相关性,滞后2阶时,得到跨期互相关系数如表4.24所示。可见,油价和汇率序列之间滞后2期的互相关系数都较大,这说明两个市场的条件均值之间存在显著的引导和滞后关系。因此,建立VaR模型很有必要。

表4.24 国际油价和美元汇率之间的跨期互相关系数

(3)均值溢出效应检验

通过对油价和汇率两个序列建立VaR模型,根据模型的整体AIC值最小准则,求得Granger因果检验的最佳滞后阶数为1,从而得到Granger因果检验结果如表4.25所示。从显著性概率发现,欧元对美元汇率是国际油价波动的Granger原因。而国际油价变化并不是显著引起美元汇率起伏的Granger原因。因此可以认为,存在从美元汇率到国际油价的单向均值溢出效应,即国际油价的变化受前期美元汇率变化的显著影响。

表4.25 油价和汇率的Granger因果检验结果

自2002年起,美元持续贬值,原因非常复杂,其中最根本的原因在于美国政府试图有效拉动出口,缩减贸易赤字。另一方面,受到市场供需、地缘政治和金融市场等因素的综合影响,国际油价自2002年起也连创新高。通过上述均值溢出效应检验,我们可以认为,美元的贬值对国际油价上涨存在显著的推动作用。这是由于原油期货交易主要以美元计价,而美元贬值导致部分外国投资者大量买进原油期货交易合约以获取更高利润,而原油期货价格的走高势必导致现货价格的上扬。当然,这里面也暗含一种长期影响的意义。

与前人采用实际油价和实际汇率计算得到的结果相比,采用名义价格得到的结果表明,尽管从长期而言油价和美元汇率之间仍然存在一种均衡的互动关系,但是相互影响的方向发生了变化。因此可以认为,物价水平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两个市场之间的长期互动关系。

(4)脉冲响应函数结果分析

在VaR 模型中,脉冲响应函数可用于衡量来自随机扰动项的一个标准差冲击对变量当期和未来取值的影响。基于国际油价与美元汇率建立的脉冲响应函数如图4.27所示。可见,美元汇率一个标准差(对数值为0.1463,对应原始汇率的0.1557)对国际油价的影响是缓慢增加的,在大约1年以后(具体结果为234天)达到最大程度0.00879美元/桶(此为对数值,转换成国际油价为1.0088美元/桶),并趋于平稳减缓;而国际油价的一个标准差(对数值为0.2422美元/桶,对应原始油价为8.3743美元/桶)对美元汇率的影响较为微弱,接近于0。这种结果进一步验证了国际油价和美元汇率之间的单向均值溢出效应。

图4.27 国际油价与美元汇率的脉冲响应函数

a—油价受到冲击后的反应;b—美元汇率受到冲击后的反应

4.5.3.3 波动溢出效应检验

(1)价格序列的GARCH效应分析

从表4.23中看到,两个价格的平方序列均存在显著的序列相关性,即原序列具有显著的波动集聚性,因此我们引入ARCH 类模型刻画这种性质。考虑到序列的自相关性,因此主体模型采用随机游走模型。通过检验残差的ARCH 效应,我们发现,国际油价序列存在显著的高阶ARCH 效应,因此考虑采用GARCH 模型,然后按照AIC值最小的准则,多次尝试,决定采用GARCH(1,1)模型来描述国际油价序列的波动集聚性。另外,考虑到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油价上涨和下跌带来的价格波动并不对称,因此考虑采用TGARCH 模型,通过模型的AIC 值发现,这样的做法也是合理的。检验TGARCH模型残差的ARCH 效应,发现ARCH 效应已经滤掉,而且,Q(10)和Q2(10)统计量的检验结果也表明模型残差不再存在额外的序列相关性和波动集聚性,这说明TGARCH(1,1)模型对国际原油价格波动特征的拟合效果较好。同理,我们发现GARCH(1,1)模型能较好地刻画欧元对美元汇率的波动集聚性。模型参数估计结果如表4.26所示。

表4.26 国际油价和美元汇率的(T)GARCH模型参数估计结果

需要说明的是,考虑到模型的残差都不服从正态分布,因此我们采用基于GED分布的(T)GARCH模型描述模型残差的尖峰厚尾特征。表4.23结果显示,GED分布的参数均小于2,从而验证了使用(T)GARCH模型对油价和美元汇率序列建模时所得残差项的厚尾特征。

波动模型的参数估计结果表明,国际油价的波动具有显著的不对称性,即杠杆效应。杠杆系数为负,表示相同幅度的油价上涨比油价下跌对以后油价的波动具有更大的影响。具体而言,油价下跌时, 对ht的影响程度α1+Ψ为0.0219;而油价上涨时,该影响程度α1为0.0688,是油价下跌时的3.1倍左右。产生这种杠杆效应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石油的不可再生性是其中最根本的原因,它决定了石油供给者的市场地位明显高于石油需求者。因此,油价上涨会加剧石油短缺的预期,使市场交易者倾向于在当期购买。这种争夺加剧了油价的进一步上扬,加上市场投机因素的推波助澜,促使油价上涨时波动程度格外突出。而油价下跌时,石油生产商减少开采量,石油经销商囤货待售,导致市场供给量降低,油价出现回升,阻碍了其进一步下挫。可见,石油市场多空双方的不对称地位决定了供给不足时油价的上涨幅度要大于供给过剩时油价的下跌幅度,从而造成了石油市场的上述杠杆效应。

从波动模型也可以发现,美元汇率的波动存在显著的GARCH 效应。方差方程中 与h t-1前的系数之和α1+β1刻画了波动冲击的衰减速度;其值越靠近1,则衰减速度越慢。在本节的GARCH(1,1)模型中,该系数之和为0.9872,说明美元汇率具有有限方差,即属于弱平稳过程。美元汇率的波动最终会衰减,但可能会持续较长时间。其中ht-1前的系数为0.9533,表示当期方差冲击的95.33%在下一期仍然存在,因此半衰期为14天。

(2)波动溢出效应检验

按照前文的波动溢出效应检验模型,得到国际油价与美元汇率之间波动溢出效应估计结果,如表4.27所示。我们发现,从统计上讲,国际油价和美元汇率的y系数都不显著。可见,尽管国际油价和美元汇率之间存在长期均衡的协整关系,也有显著的单向均值溢出效应;但是它们之间的波动溢出效应并不显著,即双方的价格波动信息具有一定的独立性,价格波动程度的大小不会显著互相传递。这也表明,从价格波动态势的角度讲,美元汇率对国际油价的影响相当薄弱。

表4.27 国际油价与美元汇率的波动溢出效应检验结果

4.5.3.4 风险溢出效应检验

市场有波动不代表一定有风险,因此风险溢出效应是波动溢出效应的一种拓展。按照VaR的计算思路,本节采用国际油价分布函数的左分位数来度量油价下跌的风险,表示由于油价大幅度下跌而导致的原油生产者销售收入的减少;而采用分布函数的右分位数来度量油价上涨的风险,表示油价大幅度上涨而导致的原油采购者的额外支出。这种全面考虑市场风险的思路同样适用于美元汇率市场。就本节采用的欧元对美元汇率而言,汇率的涨跌将在多个方面给国际汇率市场的不同主体产生不同的风险。比如就发生在美国本土的国际进出口贸易而言,汇率下降表示美元升值,美国出口商和欧元区的进口商将面临较大风险;汇率上升表示美元贬值,则美国进口商和欧元区的出口商就可能面临明显的市场风险;而就石油美元而言,美元升值,将额外增加石油进口国(如欧元区)的开销;美元贬值,又会给主要石油出口国(如OPEC)的石油销售收入形成阻碍。

综上所述,石油市场和美元汇率市场都需要同时度量价格下跌和上涨的风险,从而为市场不同参与主体提供决策支持。本节将采用上述基于GED分布的TGARCH(1,1)模型和GARCH(1,1)模型,按照方差-协方差方法来分别度量国际油价和美元汇率在价格上涨和下跌时的VaR 风险值,并检验两个市场之间的风险溢出效应。

(1)GED分布的分位数确定

根据GED分布的概率密度函数,使用MATLAB编程,经过多次数值测算,求出GED分布在本节所得自由度下的分位数(表4.28)。表中结果显示,95%的分位数与正态分布的1.645基本相同,但99%的分位数却明显大于正态分布的2.326,这也表明国际油价和美元汇率价格都具有严重的厚尾特征。

表4.28 国际油价和美元汇率价格的GED分布参数及分位数

(2)基于GED-(T)GARCH模型的VaR风险值计算

根据上述VaR 风险的含义,按照方差-协方差方法,我们得到以下两个计算VaR风险的公式。价格上涨风险的VaR值计算公式为:

国外油气与矿产资源利用风险评价与决策支持技术

式中:μm,t为第m个市场第t日价格的条件均值(即实际值与残差的差),zm,a为第m个市场中(T)GARCH(1,1)模型的残差所服从的GED分布的右分位数;hm,t为第m个市场价格的异方差。

同理,得到价格下跌风险的VaR值计算公式为

国外油气与矿产资源利用风险评价与决策支持技术

基于上述计算公式,本节计算了在95%和99%的置信度下,国际油价和美元汇率的上涨风险和下跌风险。经过LR检验(Kupiec,1995),我们发现VaR 风险的结果是可靠和可行的。

(3)风险溢出效应检验

得到国际油价和美元汇率价格上涨和下跌时的VaR风险值之后,我们根据Hong(2003)提出的风险-Granger因果检验方法,构造相应的统计量Q1(M)和Q2(M),并通过M ATLA B编程求出统计量的值及其显著性概率,从而检验石油市场和美元汇率市场之间的双向和单向风险溢出效应。计算结果如表4.29所示,其中M分别取10,20和30。

从风险检验结果看到,从下跌风险角度(即油价下跌,美元升值)看,国际石油价格与美元汇率之间存在双向风险溢出效应,进一步检验单向风险溢出效应,发现在95%的置信度下,存在从美元汇率市场到国际石油市场的风险溢出,而并不存在从国际石油市场到美元汇率市场的风险溢出效应。可见,美元汇率升值的风险对国际油价下跌的风险影响显著。而在99%的置信度下,国际油价和美元汇率之间并不存在任何方向的风险溢出效应。因此可以认为,就下跌风险而言,两个市场之间的风险溢出效应比较有限,当准确性要求提高到一定程度时,美元汇率升值对油价下跌的风险影响可以忽略。

表4.29 国际油价与美元汇率价格风险溢出效应检验结果

另一方面,从上涨风险角度(即油价上涨,美元贬值)看,不管是在95%还是99%的置信度下,两个市场之间都不存在任何方向的风险溢出效应。可见,近些年来,虽然美元总体上持续贬值,但就市场风险而言,这种贬值并未给国际原油价格的上涨风险带来显著的推动作用。换言之,尽管国际油价高企导致国际石油市场的主要采购者(如中国和印度)的购油额外支出明显增加,但美元持续贬值并不是这些国家支出增加的显著原因。

总体而言,我们需要特别关注美元升值对国际油价走低的风险作用,采取积极手段,有效规避市场风险。近些年来,尽管从每日交易的角度而言,美元汇率时有涨落。但总体而言,美元贬值是大趋势,欧元对美元汇率连创历史新高,这种趋势并没有给油价上涨风险产生显著的影响。因此,在这种大环境下,对市场交易者而言,风险溢出效应的实证结果是一个满意的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