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帝国主义知乎_美国帝国主义汽油价格
1.近代科学为什么没在中国产生?
2.第一次和第二次工业革命有哪些成果
3."中国人民对佐藤政权不抱有任何幻想."出自哪里
4.二战时期如果美国不在日本投,日本还会顽抗多久?
5.越战是什么?什么是越战?美国和越南发生了什么事?
近代科学为什么没在中国产生?
要分析“近代科学为什么没在中国产生?”则要分析,近代自然科学产生的基础,具体如下:
欧洲从13世纪中叶开始,技术的社会应用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导致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出现和发展。十四五世纪,在最早产生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意大利,手工业技术已有较高水平,家庭手工业已转化为工场手工业。
在14世纪,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城已有毛织企业300多个,大约有3万多毛织工人。由于有了用水力驱动的动力锤,可以锻造较重的船锚,加上其他加工技术的进步,已能制造大型帆船,这更促进了海外贸易的发展。意大利威尼斯的各造船厂每年能制造上千艘船只。
意大利有了往来于地中海的商业船队。十五六世纪,德国已有了用马力和水力驱动的抽水机,使深坑采矿成为可能。德、法、意等国在15世纪后半期已出现了高10英尺、直径5英尺的大型熔矿炉,实行了鼓风炼铁法。英国的纺织业则著称于欧洲。
技术的社会应用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导致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出现和发展。指南针、印刷术与火药大约在十二三世纪之后,陆续传入欧洲。它们在欧洲的推广和应用,为欧洲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手段。
13世纪指南针已在欧洲遍应用。造纸术、雕版印刷和活字印刷12世纪传入欧洲,到1450年又有了德国人约翰·古腾堡的铅锡锑合金铸成的活字发明。
廉价书籍的印刷出版,又使资产阶级思想革命运动有了文化武器。火药及火器的发明和使用,不仅改变了作战方法,而且成了资产阶级捣毁封建贵族统治的物质武器。所以马克思曾把火药、指南针、印刷术称之为“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和发展,又促进了技术的社会应用。尽管各个阶级都可以利用以往的和新的技术发明,但新兴的资产阶级更了解技术的作用,因而也就更主动地利用技术为建立自己的统治服务。当然,对此不能作概念化的理解。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之所以在欧洲得以发展,近代科学技术之所以能在欧洲产生,是与欧洲特定的社会经济条件相关的。、
恰如英国的贝尔纳所指出的:“中古时代末期的欧洲文化,在物质方面或即便在知识方面,都不见得高于亚洲几个大帝国的水平。至于欧洲所以能有较大希望,则只有用它的社会形式和经济形式都比较缺少固定性和一致性去说明。”
欧洲各国是庄园领主制的封建国家,始终未建立起稳固而统一的帝国,这一点与东方的封建帝国不同。封建领主为求其生存和发展,有着发展经济的内在要求。
这就给商人和手工业主的发展提供了生存和发展的余地。欧洲的基督教教会势力十分强大,教权几乎控制了王权,在教权、王权、封建领主之间始终充满矛盾。矛盾斗争的结果,使教权、王权削弱了,手工业主和商人反而从中获得了利益。
从1096年开始的十字军东征是出于基督教扩张的目的发动的侵略战争,其结果以失败而告终,但由此却使欧洲人重新发现了希腊古典文化。它与神学的说教不同,有更大的世俗性,也更适应资产阶级的需要。十字军东征,还加速了海外贸易的发展,刺激了城市手工业和商业的兴起。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和发展,又促进了技术的社会应用。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的产生,在欧洲出现了航海探险运动,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运动。这些由资产阶级发动的经济活动和文化运动,对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
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不仅需要有社会的政治条件和经济基础,而且要有文化条件。14世纪,发源于意大利的文艺复兴运动为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文化条件。文艺复兴运动是一次资产阶级。
它打着复兴古希腊文化的旗帜,倡导以人文主义为中心新思想,赞颂人的智慧和才能,提倡人性、个性解放和个性自由,批判宗教宣扬的来世思想和禁欲主义,肯定人是现实生活的创造者。它实际上用人性反对神性,崇尚理性,鄙薄信仰,歌颂世俗,蔑视天堂。
人文主义者并不根本否定宗教,他们所反对的只是神权统治和封建教会的腐败。长期以来受到宗教神学、经院哲学禁锢的欧洲人,在这场运动中,获得了思想上的大解放,经历了观念上的一次大革命。文艺复兴运动之所以在世界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原因也就在这里,即它是人类历史上的一场空前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文艺复兴运动对科学发展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它破除了人们对神圣不可侵犯的信条的迷信,培育了自由研究的精神,引导了人们去观察和研究自然和现实世界。文艺复兴对科学的最重要的贡献,则是培育了一批富有新鲜活力并有所建树的自然科学家。
他们在科学成果上也许不如后来的科学家,但正是他们开辟了科学史上的一个新时代。他们为科学而献身的精神,一直鼓舞着后来的科学家。
在早期文艺复兴的代表人物中间,最杰出的是意大利的达·芬奇(公元1482—1519)。他既是一位人文主义思想家、哲学家、艺术家,又是出色的工程师和科学家。高举天文学革命旗帜的哥白尼(公元1473—1543)、科学的殉道者维萨里(公元1514—1564)等人都出在文艺复兴运动中。
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这是一次人类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最伟大的、进步的变革,是一个需要巨人而且产生了巨人———在思维能力、热情和性格方面,在多才多艺和学识渊博方面的巨人的时代”。
资产阶级首先打起“文艺复兴”的旗帜,在思想文化领域里展开反封建的斗争,接着又以“宗教改革”的形式,掀起了反对教会特权的运动。由于教会在德国的统治最为残酷,社会矛盾也更加尖锐,宗教改革运动首先在德国开始。
这次运动的代表人物马丁·路德(公元1483—1546)所提出的宗教改革学说,其核心就是“信仰可以获救”。路德主张,只要自己信仰上帝,灵魂就可以获救,人人有权读圣经,人人可以通上帝,不需要有教会和教士的特权,也无需奢侈的宗教仪式。
他在《九十五条论纲》中揭露了教会僧侣们的虚伪和腐朽。他反对教会利用“赦罪符”骗取民财。路德的主张代表了市民对宗教改革的要求,符合新兴资产阶级的愿望,宗教改革运动很快在全国开展起来。
继路德之后,法国人加尔文(公元1509—1564)又发展了新教。加尔文的新教提倡并拥护私有财产,认为发家致富是光荣的,强调人要实现上帝所赋予的使命。新教很快传播于欧洲各国。 中世纪的欧洲,科学变成了神学的附庸。宗教改革运动对科学从神学中解放出来有积极作用。
宗教改革者反对神父的权威,认为研究万物是对上帝的爱戴,这些都是有利于自然科学发展的。近代欧洲的著名科学家中新教徒占很大的优势,就是很好的证明。
但是宗教改革与自然科学的关系是很复杂的,新教尽管在某些方面允许科学活动的存在,但当科学发现与宗教教义相抵触的时候,新教徒照样把科学的殉道者送上了火刑场,甚至比旧教还残酷。自然科学为求得自己的生存和发展,必然还要经历同神学的激烈搏斗。
在同时期的清朝,清朝统治者为了加强集权统治则大兴文字狱,极大的禁锢了中国人民的思想。清代统治者为防止和镇压知识分子和汉人的反抗,从其作品中摘取字句,罗织罪名,构成冤狱。
文字狱自古就有但是除清朝外都并未对社会构成严重威胁。清代文字狱贯穿整个清代250年左右。顶峰时期自顺治开始,中经康熙、雍正、乾隆四朝,历时140余年。少数民族掌权的清朝,对汉人控制极严。
文人学士在文字中稍露不满,或皇帝疑惑文字中有讥讪清朝的内容,即兴大狱,常常广事株连。清代的文字狱保守估计200余起。除了极少数事出有因外,绝大多数是捕风捉影,纯属冤杀。
清帝大施文字狱维护自己的统治,打击异己分子,镇压对自己统治不利的的思想言论而制造的一些因言论而获罪的案件。清朝的文字狱案件多样,纵观有清一代,尤以清初顺治,乾隆时期最甚。
文字狱严重禁锢了思想,堵塞了言路,阻碍了科学文化的发展,这是封建专制主义日趋腐朽、没落在思想文化领域内的反映,清朝统治者通过文字狱,强化集权统治,造成了万马齐喑的局面。
文字狱的危害如下:
清代文字狱泛滥有其特殊的历史原因。清王朝以少数民族入主中原,从汉族传统观念看,叫“乾坤反覆,中原陆沉”,“天昏地暗,日月无光”,在以儒家文化为正宗的汉族知识分子中间有着相当激烈的民族敌忾情绪。
(1)给思想文化、士人风气带来恶劣影响。龚自珍的名言“避席畏闻文字狱,著书只为稻粱谋”,大意是“言谈中听到文字狱就吓得立即躲远,文人著书就为生计,不敢发表自己的见解。”这是对清代文字狱后果的真实写照。
读书作文动辄得祸,文人学士只好泯灭思想,丢掉气节,或者死抱八股程式,背诵孔孟程朱的教诲以求科举入仕;或者远离敏感的学术领域,远离现实,把全部精力用于训诂、考据的故纸堆中,史称乾嘉之学。
(2)文字狱败坏了官场风气。清朝官员大多数是科举入仕。作为文人,他们有可能成为文字狱的牺牲品;作为官僚,他们又是文字狱的制造者或帮凶。
他们一方面不愿意自触文网,身死家破;另一方面不愿因为贯彻皇上谕旨不力,不能严究文字之责而获罪。于是他们只有向着谨小慎微、没有节操的方向发展。
(3)造成了社会恐怖,摧残了人才。许多知识分子不敢过问政治,从而禁锢思想,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4)一些地方官吏以查出犯忌文字为邀功之路。
扩展资料:
近代自然科学则是指从16~19世纪这一时期的自然科学,又称为近代实验自然科学。19世纪末和20世纪是现代自然科学发展的时期。
从15世纪始,出现了全新的自然观念。人是世界的中心,人高于自然。人类借助科学发现和发明,掌握自然规律, 就能够合理利用自然,让自然界为人类造福。
近代自然科学在古代自然科学的基础上产生,但又不同于古代自然科学。从古代自然科学发展到近代自然科学,这是人类对自然界认识的一次大飞跃,标志着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能力的提高。
15世纪中叶,资本主义政权陆续在欧洲各国建立,资产阶级革命为近代自然科学的诞生提供了社会条件。
在这同时,科学本身为争得自己的独立地位,摆脱宗教的桎梏,也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许多科学家为坚持真理而献身的精神,在科学史上写下了壮丽的篇章,实验科学的兴起,更使自然科学有了独立的实践基础。从此,近代自然科学开始了它的相对独立发展的新时代。
百度百科-近代自然科学
百度百科-文字狱
第一次和第二次工业革命有哪些成果
第一次和第二次工业革命成果如下:
1、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一次工业革命成果中最具有代表的、也是最重要的发明成果是蒸汽机。以往人们都是依靠人力来作为工厂的生产动力的。
随着世界对产品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传统的以人力为主的生产模式根本无法给资本阶级带来巨大的收益。慢慢地,人们发明了用水力代替人力的生产模式,初步提高了生产效率。
但是这样的模式完全依靠大自然的力量,属于“靠天吃饭”,有许多不确定因素制衡生产效率。自从蒸汽机发明以后,彻底解决了这些问题。
蒸汽机是由英国人发明的,英国工厂在利用蒸汽机的原理进行生产之后,迅速提高了生产效率,成了一个工业大国,是当时的“世界工厂”。
第一次工业革命成果中另一个比 较重要的发明是蒸汽船。它是在蒸汽机的原理上进一步创造的。它作为蒸汽机的衍生品,给世界带来的影响丝毫不亚于蒸汽机。
当时国家与国家之间的联系是很少的,其中最主要的因素是交通工具不发达,限制了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交流。而蒸汽船的发明使得国与国之间建起了沟通的桥梁,使得先进的文化迅速向世界传播。?
2、第二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起于19世纪七十年代,以电力和内燃机的使用为主要标志,这一时期,科学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各种新技术、新发明层出不穷,并被迅速应用于工业生产,大大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当时,科学技术的突出发展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即电力的广泛应用、内燃机和新交通工具的创制、新通讯手段的发明和化学工业的建立,第二次科技革命人类跨入了电气时代。
扩展资料:
1、第一次工业革命意义
第一次工业革命大大密切加强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改变了世界的面貌,最终确立了资产阶级对世界的统治地位,率先完成了工业革命的英国,很快成为世界霸主。?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大范围的大肆杀戮抢占商品市场,抢占原料产地,奴役当地农民,加剧了当地农民的贫困落后,使得东方从属于西方。?
第一次工业革命在客观上传播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先进的生产经验,同时,猛烈地冲击着旧思想和旧制度,是全世界各国人民觉悟。
2、第二次工业革命意义
第二次工业革命,使得资本主义经济、文化、政治、军事等各个方面,发展不平衡,帝国主义争夺市场经济和争夺世界霸权的斗争更加激烈。?
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使得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最终确立,世界逐渐成为一个整体。?
第二次工业革命进一步增强了人们的生产能力,交通更加便利快捷,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扩大了人们的活动范围,加强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
百度百科-第一次工业革命
百度百科-第二次工业革命
"中国人民对佐藤政权不抱有任何幻想."出自哪里
出自下文:
佐藤政府面目进一步暴露
本报评论员 (1965.04.08) 《人民日报》
日本日立造船公司同中国机械进出口公司签订的出口货轮的合同,由于佐藤政府的阻挠和破坏,已经失效。这样,由已故的高碕达之助先生和松村谦三先生等日本朋友辛勤经营起来的“备忘录贸易”,就有触礁的危险。佐藤政府应该对这一事件的严重影响,负完全的责任。
佐藤政府破坏向中国出口货轮的合同,并不是偶然的。佐藤政府上台以后,干出了一系列的歧视和敌视中国的坏事。它拒绝以彭真同志为首的中国***代表团入境。它在联合国为美国充当打手,领先作敌视中国的叫嚣。它悍然宣称以中国为假想敌的“三矢计划”还要“继续”下去。它派战犯去台湾,决定给匪帮大量援助。它公开宣称受“吉田信件”约束,容许匪帮干涉中日贸易。正是在“吉田信件”的名义下,它接连地采取了破坏中日贸易的措施。事实表明,佐藤政府蓄意从政治到经济,从各个方面破坏中日关系多年来积累起来的成果。现在,人们看得更加清楚了:佐藤政府是一个露骨亲美的、露骨敌视中国的政府。
佐藤政府甘心充当美帝国主义侵略亚洲的工具,它的这种面目已经越来越暴露了。它忠实地执行华盛顿的意旨,加速完成“日韩会谈”的罪恶计划,为美帝国主义拼凑东北亚军事集团的阴谋效劳。佐藤政府积极支持美国侵略南越和扩大印度战火的军事冒险。日本实际上已经成为美帝国主义进行这场侵略战争的重要基地。美国的飞机、军舰和地面部队,频繁地从日本调往印度。日本还为美帝国主义的侵略南越的战争,提供了包括派出大批人员在内的后勤支援。佐藤政府根本不顾日本民族的安危,把自己紧紧地拴在美帝国主义的战车上,帮助美国侵略者在亚洲放火。
为什么佐藤政府这样卖力地为美帝国主义在亚洲的侵略和战争政策服务呢?原来,它有不可告人的图谋。当年美帝国主义发动侵朝战争时,日本垄断资本曾经吃到过甜头,发过战争横财。现在,佐藤政府又想依靠美国在亚洲发动侵略战争,大捞一把。美帝国主义为了拖日本下水,又在给日本垄断资本吃点“甜头”了。美国对日本的军需订货增加了。美国侵略者在越南土地上投下的凝固汽油弹,有百分之九十二就是由日本垄断企业制造的。佐藤政府看来是有些得意了。它为了取悦于美帝国主义,大发战争横财,不惜中断日本同越南民主共和国的和平贸易,也不惜破坏中日之间的“备忘录贸易”。看来,佐藤政府是要决心逐步地把日本经济推上为美国侵略战争服务的轨道。这就是佐藤政府正在作的一场血腥的黄金梦。
但是,佐藤政府在大干坏事的时候,嘴里还念着弥陀。它说,它执行的是“独立自主”的政策啦,它对中国要“向前看”啦,还要派出某大员同中国***“交换意见”以求得日中两国间的“相互了解”啦,它要在东南亚维持“和平”啦,等等。所有这些都是骗人的鬼话。其目的无非是为了欺骗日本人民,借以掩盖它追随美国、敌视中国的本质。
佐藤政府的这种挂羊头卖狗肉的把戏,是骗不了任何人的。中国人民对佐藤政府绝不抱有任何幻想。日本人民和亚洲各国人民将不断地提高警惕,加强对美日派的斗争。老实告诉佐藤政府,你们不要想得太美妙了。当心在美帝国主义点起的侵略战火中烧坏你们自己的手!
二战时期如果美国不在日本投,日本还会顽抗多久?
日本也并不会对抗太久,因为当时日本的经济以及军事实力早已经被反法西斯国家摧毁殆尽。并且日本在中国东南亚还有太平洋上的军事力量早已经化为乌有。可以说日本投降是早晚的事,然而由于日本非常迷信武士道的精神,崇拜军国主义思想,这也造成了日本人坚决不会投降,所以这样会给反法西斯国家带来更大的伤亡。然而美国为了减免这种伤亡情况,毅然决然的在日本投下两颗也是为了更快的结束战争。
首先日本它并不是一个工业化非常发达的国家,而且由于它的国土面积狭小,很多的自然资源都需要依赖于进口。所以在当时,美国在海上已经彻底击败了日本,切断了日本在海上的交通运输线。使得很多的自然资源并不能通过海上的方式运送到日本本土。这也导致日本在后期军事资源并不能跟上。所以这也导致了日本在后期战斗力上大幅的下降。
然而通过在日本投放的这种方式可以减少更大的伤亡,而且当时其他国家因为常年的战争,早已经使得国内的经济以及工业水平被摧毁殆尽。所以当时的老百姓都极力地盼望着和平,早日的结束战争,所以在日本投下也是对于反法西斯国家人民的一种鼓舞,更重要的是对像日本这种法西斯国家的威慑。
然而我们看到美国在日本投下了,也为在之后苏联和美国之间的和对抗拉开了帷幕。因为美国研制出了核武器,对于其他国家也造成了非常严重的威胁,所以很多的世界性大国他们都希望通过研制核武器来保护自己的国家领土完整。所以也给了现在这个世界充满了太多的不确定性。
越战是什么?什么是越战?美国和越南发生了什么事?
越南战争(1961年—1975年),有时简称越战,又称第二次印度战争,越南方面称抗美救国战争(越南语:Chi?n Tranh Ch?ng M? C?u N?c),是越南共和国(南越)与美国同越南民主共和国(北越)及越南“民族解放阵线”之间的战争。越战是二战以来美国参与的伤亡人数最多的战争,很多人也认为它也是冷战的一部份,是冷战中的“一次热战”。希望统一越南的北越***胡志明支持南方的游击队“民族解放阵线”反对南越吴庭艳政府。美国则出兵帮助南越。最开始援助南越的是艾森豪;甘乃迪开始支持在越南作战;詹森将战争扩大到不可收拾的地步。在尼克森执政时期,美国因国内的反战浪潮,逐步将军队撤出越南。南越政府军队被北越人民军和南越解放军消灭,越南获得最终的统一。
背景
越南在二战前是法国的殖民地,二战中则被日本占领。1945年二战结束前后,胡志明领导的“越盟”(即后来的“越南***”,简称“越共”)在越南北方的河内建立越南民主共和国(称“北越”)。法国则扶持保大皇帝在南方的西贡立国。为争夺对越南全境的控制权,越共和法国进行了长达9年的法越战争。1954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军事援助下,越共在奠边府战役中赢得对法军的决定性胜利,法国撤出越南北部。根据日内瓦会议(1954年)的决议,南北越暂时以北纬17度线分治,北越由胡志明统治,南越在保大皇帝的控制之下。1955年,吴庭艳在西贡发动政变,建立越南共和国(称“南越”)。
日内瓦会议(1954)规定,统一国家的选举定於1956年7月举行,但是这场选举从来没有举行。在冷战的环境中,艾森豪(Dwight David Eisenhower)开始将东南亚看成冷战中潜在的关键战场,美国的政策制定者害怕民主选举将使共产主义的影响进入南越政府,因此吴庭艳得到美国的支持,在南越实行独裁统治,这也使北越赢得公共关系战的胜利。北越实现了大规模的农业改革,将土地分发给农民,引起了南方人民的向往。有人认为,正是因为这个原因,艾森豪才在其备忘录中写道,如果全国选举举行,共产主义将会获胜。(不过另外一个解释是,北方的共产主义者不可能允许自由的选举在他们那一半越南举行。)最后,美国和两越都没有签署协议中的选举条款。这样看来,分裂的越南似乎将成为常态,就像分裂的朝鲜一样。
步入战争
1959年,越共中央委员会决定武装统一越南,并派遣大量军事人员前往南越组织武装。1960年,民族解放阵线成立,它由反吴庭艳政权的各派组成,事实上由越共中央委员会控制。同年,“中苏论战”爆发,中华人民共和国和苏联都需要在“国际共运”中树立自己的形象,因而都积极支持北越对南方进攻。
1961年6月,甘乃迪和苏联***赫鲁雪夫在维也纳会面。赫鲁雪夫肆意欺淩这位年轻的,试图通过恫吓的方式使他在某些关键争端上向苏联让步。特别是柏林,那里大量的技术工人都已逃到西方。赫鲁雪夫的恫吓行动步步升级,8月,“柏林墙”在一夜间修成,西柏林被东德封锁,9月,苏联恢复核子试验。严峻的形势使甘乃迪认为,“如果美国从亚洲撤退,就可能打乱全世界的均势(施莱辛格语)。”这时候印度半岛的冲突是当时冷战中唯一的热战。甘乃迪和他的顾问很快决定,要在越南问题上显示出美国的力量和对抗共产主义的决心。同时认为,冲突最好遵循朝鲜模式,只局限在通过代理方使用常规武器,作为减轻两超级强权间直接核战争威胁的一种方式。
此时,民族解放战线已经控制了越南南方的大部分乡村,虽然有美国的军事援助,但政治上的专制与腐败导致吴庭艳政府民心丧尽,无力阻止民族解放战线扩大势力。1961年5月,为了进一步帮助吴庭艳政府,甘乃迪派遣一支特种部队进驻南越,开启了美军战斗部队进入越南的先河。这一事件也常被认为是越战开始的标志。
逐步升级
1965年,美军用凝固汽油弹轰炸西贡南部的一个越共游击队的建筑。腐败无能的南越政府军面对被俗称为“越共游击队”的民族解放阵线节节败退。为了阻止北越对越共游击队的物资和人员支持,南越海军对北越沿岸海军基地进行袭击。美国海军也派出舰艇协助,进行电子战支援。1964年8月2日,一艘执行任务的美国驱逐舰“马多克斯号”遭到北越鱼雷艇袭击。美国随即以轰炸北越海军基地作为报复。这就是着名的“东京湾事件”(“北部湾事件”)。
“东京湾事件”是越战的重大分水岭。北越和美国双方都把它看作对方的蓄意攻击,并做出了强硬反应。越共游击队对多处美军基地进行了报复性攻击。北越325师进入南越领土集结,标志着北越正规军(越南人民军)对南越的公开进攻。美国国会则通过了“东京湾决议案”,授权总统可以采取包括武力在内的一切手段对付这一挑衅行为。这事实上给予了总统林登·詹森在不经宣战的情况下发动战争的权力,詹森随即将战争大大升级。1965年3月8日,3500名美国海军陆战队员在岘港登陆。短短数月之后,美军在越人数已高达22万。詹森还批准了“轰雷行动”(“滚雷行动”),对北越进行大规模轰炸。然而美国对北越的所有轰炸行动与目标都由华盛顿进行严密的控制,每日的轰炸目标的选择由国防部和白宫来规划,前线指挥官无法根据实际需求加以修改。偏偏国防部与白宫非常担心伤及中国或是苏联派驻在当地的顾问而引发的正面冲突,对於轰炸目标的选择与交战规则有非常多的限制,而这些限制往往与美国追求的战术或是战略目标完全背道而驰。譬如说,美军在未经批准下无法攻击北越的场,即使看到地面北越空军的战斗机在准备起飞,美军的飞机也不可以发动攻击。对於北越的交通与重要设施也多半限制在可以攻击的范围以外。事实证明,旨在阻止北越对南方的渗透的“轰雷行动”在这种绑手绑脚的指挥下,是彻底的失败。北越武装司令武元甲依然将他手下的部队以惊人的速度派往南方。整团整团的北越正规军分散进入胡志明小道,顶着空袭,进入南方集结。
1965年11月14日,美国第1骑兵师和北越66团在德浪河谷爆发第一次遭遇战,经过3天激战,北越死亡超过1200人,美军死亡约200人。美军取得了胜利,但同以后无数次的战役一样,战术上的胜利无助於改变美国的困境。北越已做好准备承受巨大的伤亡,并且坚信无限制的消耗战最终会迫使美国人撤出越南。美国驻越军原司令官威斯特摩兰(Westmoreland)相信更多的“德浪河谷战役”将会迫使北越认输,发动了一系列“搜寻并摧毁(search and destroy)”北越军队的行动。北越军队则执行武元甲的消耗战略,在精心准备的有利地形下吸引美军进攻,激战至伤亡达到一定程度就撤离战场。威斯特摩兰不断的向国内报告美军所取得的胜利,宣称北越的战斗力正在被逐步削弱。而实际上,为了应付北越似乎无穷无尽的攻势,驻越美军在1967年底已达到50万,并且威斯特摩兰还要求更多。
1968年1月底,北越发动了规模空前的春节攻势。超过8万北越军队和越共游击队对南越几乎所有的大小城市发起了进攻,其规模和惨烈程度令习惯了威斯特摩兰战报的美国人大为震惊:无数的军事设施和政府建筑被破坏;战斗最激烈的旧京顺化几乎全毁;美军溪山基地被围困76天,因为破坏太严重,解围后不得不放弃使用。在这次攻势中,北越损失了超过5万人,但到了5月,他们就恢复了进攻能力。春节攻势使詹森不得不承认失败,1968年3月31日,詹森发表演讲,终止“轰雷行动”,表示美军将逐步撤出越南,并宣布放弃竞选下任总统。1968年6月,阿布拉姆斯(Abrams)将军接替威斯特摩兰指挥在越美军。
根据美国政府的邀请,韩国从1965年开始派青龙、白虎、猛虎等战斗部队,到1973年的九年间一共有三十万以上的韩国士兵参加了越战。其中4,687人战死,射杀了四万多名敌军。为了支付韩国的军事开支,美国对韩国政府提供了10亿左右美元。美国以外,韩国(原名南朝鲜)是最大的派兵国家。
反战运动
小规模的反战运动1964年在大学的校园开始,同时发生的是空前的左翼学生行动主义。人口数量庞大的婴儿潮一代也到了该上大学的年龄。反战运动的成长也要部分归因於广泛的电视新闻报导,使得大学年龄的美国人比以前几代能够获得更多的有关战争的资讯。
到1968年,反战示威游行已遍及全国各地。8月,芝加哥的示威者和员警发生大规模冲突,造成流血事件。1970年5月,为了抗议美国入侵柬埔寨,美国历史上第一次全国学生总罢课爆发,10多万学生涌入华盛顿进行抗议。
上千的年轻美国男人选择逃往加拿大或瑞典,以躲避徵召的风险。当时,全部适龄男性中只有一小部分真正需要入伍;而且在大部分的州,大部分适龄男青年还没有达到投票年龄和允许喝酒的年龄,各个地方的挑选服役系统办公室(“兵役局”)没有明确的兵役豁免方针,因此可以很宽松地决定谁需要服役,谁可以得到豁免。不公正的指控使得1970年产生了兵役**制度,在这一制度中,年轻男性的生日决定了他徵召的相对风险(9月14日是1970年兵役列表中处於首位的生日,下一年是7月9日)。年轻人被强迫在军队中拿生命冒险,但却没有选举权,不允许喝酒,这种情况成功地迫使立法者在全国范围内降低投票年龄,在许多州降低了饮酒年龄。
1977年1月21日,吉米·卡特赦免了多数在越战中逃避服兵役者。
“越南化”
1969年,尼克森成为,表示要推行“越南化”政策,让美军逐步撤出越南,并于当年6月撤出首批25000名美军。但在美越谈判进行的同时,战争仍在继续。1969年3月,美军开始秘密轰炸柬埔寨境内的北越军事基地;5月,汉堡高地战役爆发。1970年3月18日,柬埔寨亲美的朗诺将军发动政变,推翻了西哈努克亲王的政权;5月,在朗诺的默许下,美军入侵柬埔寨,进攻那里的北越军事基地。到1971年,美军死亡人数已超过4万。
1972年3月,武元甲动员了几乎全部北越军事力量,发动了比1968年春节攻势更大规模的“复活节攻势”。尼克森下令美国B-52战略轰炸机对北越进行全面轰炸。北越的复活节攻势以失败告终,损失超过10万人,武元甲也因此被撤职,文进勇接任越南人民军司令。复活节攻势的失败,美国B-52战略轰炸的威力,以及急於同美国改善关系的苏联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压力迫使北越回到谈判桌前。1973年1月27日,参加“关於越南问题的巴黎会议”四方(越南、美国、越南南方共和临时革命政府、西贡政权)在巴黎正式签定了《关於在越南结束战争、恢复和平的协定》。随后两个月内,美军全部撤出越南。
战争结束
1975年,南越平民登上美军直升机撤离美军撤出越南,但北越和南越之间的战争并未结束,1974年仍然是血腥的一年。游击战依旧在进行,北越重新控制了南方的大部分乡村。1975年1月,北越从复活节攻势的巨大损失中恢复过来,发起了最后的决定性攻势。短短几个月内,南越政府军土崩瓦解,各大城市相继陷落。四月,北越发动春禄战役和胡志明战役,旨在於5月1日之前,攻克南越首都西贡,以防南越军队能重新组织起新的防御和反击。
1975年4月29日至4月30日最初的几个小时,美军组织了有史以来最大的直升机撤退行动,而一家旅馆楼顶上的直升机撤退也成了美国卷入越战的结束的标志。同日西贡陷落,北越攻陷了美国驻西贡大使馆和南越总统府,南越政权覆灭。同年,柬埔寨和老挝的***也先后夺取了政权,越南战争以共产主义的全面胜利告终。
1976年1月2日南北越统一,组成新的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西贡被改名胡志明市。数百名南越的支持者被处决,更多人被捕。越共取得政权并统治至今。
伤亡统计
北越正规军和被认为是越共游击队的人员:110万人死亡,60万人受伤,33万人失踪。
美军:越南战争期间,美军死亡5.8万人,受伤30.4万人,2000多人失踪。
南越政府军:死亡13万人,受伤50万人。
韩国军队:死亡4500人。
澳大利亚军队:死亡500人,2400人受伤。
泰国军队:死亡350人。
新西兰军队:死亡83人。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